桃園誌:有故事的味道,滇緬料理落葉歸根

走進「異域 Mortar&Pestle」,落地玻璃牆面將光線引進室內,創造通透、輕盈的用餐空間,藤編、黃銅等自然物件質地環繞,綠植與樹木使悠閒自在的氣氛滿溢。在這裡,一道道料理記憶著家鄉的風土,使異域的滋味於在地飄香。
 
前身是「滇饌異域雲南大餐館」的「異域 Mortar&Pestle」,龍岡在地開業十年,第一代以合菜、傳統大氣的裝潢風格經營,隨時代變遷、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,作為緬甸華僑的二、三代經營者李麗敏與楊麗青決心將老店重新裝潢,以貼近時下風格、餐食習慣的方式經營。
 
老店重新開張那天,她們於店門口種下一顆紫檀。「緬甸的國花是紫檀木花,它的花語是祈禱、希望。種下這棵樹象徵著我們繼續在桃園扎根,同時也訴說我們來自遙遠的緬甸、我們文化的核心。」
 
 

用熟悉的家鄉味,款待人客的心意

對李麗敏與楊麗青而言,從小到大的味蕾記憶,是她們靠近家鄉與自身文化連結的路徑,在「異域 Mortar&Pestle」的每道滇緬料理,皆來自家鄉的熟悉香氣、風土故事。
 
其中,以藤編簸箕盛裝的招牌餐點「茶葉醬抓飯」便是緬甸的國民美食。靈魂主食為茶香四溢的緬甸茶葉醬拌飯,搭配酥香的炸豌豆粉、炸酥肉與清爽青木瓜絲等融合雲南、泰國元素的小食,隨餐附上有機生菜,以手抓方式組合生菜、主食與特色小食一起食用,舌尖留下茶香回甘、口感酥脆仍保持清爽。
 

 茶葉醬抓飯是緬甸國民美食,菜餚靈魂來自茶葉發酵製成的茶葉醬。簸箕裡加入雲南抓食元素的炸豌豆粉、酥肉
 
另一道街邊料理「蒲甘野餐天婦羅」,在緬甸是如同台灣鹹酥雞般普遍、難以抵擋的美味炸物,以緬甸正宗麵糊配方酥炸而成,搭配來自桃園忠貞市場的鮮甜野菜、瓜類,再沾上酸爽的羅望子秘製醬料,一口咬下是飽滿的豐富口感與難忘的清爽醬香。

 

 緬甸蒲甘的街邊美食,以緬甸經典麵糊配方酥炸而成,搭配獨家醬汁「羅望子醬就好」。 
 
店內的人氣甜品「烤玉米粑粑」則是傳統的雲南點心,選用白玉米及黃玉米製成漿,以 2:1 的黃金比例調製而成的純玉米手工點心。每次烤玉米粑粑,李麗敏總會想起冬季裡與家人團聚的溫暖記憶,「雲南人在冬天的時候才會做粑粑, 它是雲南人的年糕。大冷天一家人圍坐在烤爐旁,一邊取暖聊天,一邊烤粑粑。我們特地選用小炭爐與烤網做容器,也是希望傳遞給用餐客人們那種歡快溫馨的團聚氛圍。」
 

 雲南將澱粉類製成的黏著性高食物稱之為粑粑。玉米磨細後以玉米葉手工包製,蒸煮定型,煎到表面金黃色後搭配糖粉食用。 
 
以傳統料理手藝為根基,融入多元特色與呈現手法,異域 Mortar&Pestle 不僅是間餐廳,亦是一個展演滇緬飲食文化的場域,用家鄉味與醇厚心意款待挑剔的味蕾。
 
 

「缽與杵」的料理現場:傳承精神與不變的老味道

餐點裝盤不時看到緬甸人家日常的料理器皿——缽與杵(Mortar&Pestle),磨碎香料、舂搗小米椒、青木瓜時都得用上,重生後的異域以 「Mortar&Pestle」命名,象徵日復一日的料理手痕、對品質的堅持、對傳統味道的在意與初心,許多看不見的細節,都藏在「缽與杵」的料理現場。
 
在地老店與時俱進,重塑品牌精神的同時,李麗敏與楊麗青順勢於店內引入科技點餐,更以食物溯源為目標升級食材,料理使用具有產銷履歷、供應穩定的安全食材,讓客人吃得安心,料理也能維持一致的好味道。
 
「滇饌異域雲南大餐館」的招牌熄了,「異域 Mortar&Pestle」在同個場域亮起昏黃的燈,持續以料理職人的手藝與熱誠的待客之道與人客交陪。採訪結束,楊麗青匆匆套上圍裙,回到吧台前顧店,邊走她邊說,「店門口的那棵紫檀樹,對我們來說有更深一層的含義。這家店歷經起伏,度過許多如嚴冬的時節,但我們相信,時候到了,它終會開花。」

 
異域Mortar&Pestle
  03-4663888
  桃園市中壢區龍德路27號
  週一至日 11:00-21:00 週三公休
 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